索引号: bxsgyhxxhj-2024-00036 发布机构: 本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信息名称: 市第十四届委员会 第三次会议《关于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本溪市实体经济发展的提案的提案》(3090号)答复 主题分类: 2024年
发布日期: 2024-06-14 成文日期: 2024-06-14
废止日期: 文 号:
关键词:

市第十四届委员会 第三次会议《关于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本溪市实体经济发展的提案的提案》(3090号)答复

发布时间:2024-06-14 09:21:12 【字体:

宁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本溪市实体经济发展的提案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连续3年开展了“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同时,去年作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我市实体经济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负重前行,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700亿元,同比下降8.8%,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6位,全年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3.5%,较2022年提升8.4个百分点。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1.保障实体经济公平市场竞争环境。一是市司法局印发《关于印发〈本溪市2023年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的通知》,并采取“伴随式”行政执法监督方式,对市农业农村局、市烟草专卖局等8个部门开展的涉企行政执法检查活动进行现场监督检查指导。同时,通过网上巡查,指导监督各级行政执法部门按照规定时限对行政执法结果进行公示。全共公示各类行政执法信息1000余条。二是市司法局印发《本溪市行政执法人员管理考核办法》,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的规范化水平,并持续加强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已完成全市2967名行政执法人员名单及相关信息的公示。三是全市141个有事项部门全部在辽宁省“互联网+监管”系统上填报了年度抽查检查计划,部门计划填报率为100%,在全省排名第1名。积极推动“双随机、一公开”部门联合监管。全市有131个部门发起联合任务167个,发起联合任务部门占比达到92.91%,在全省排名第1名。四是持续优化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一张网”,截至目前,累计归集市场主体信用信息14.86万条。积极开展企业信用修复工作,截至目前,共将241户企业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将5户严重违法失信企业进行了信用修复。五是市纪委监委、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制定印发《本溪市12345热线平台诉求督办联动工作机制》,确保12345平台诉求受理、转办、督办、考核、问责等全过程闭环管理。今年以来,平台受理各类诉求23.6万件,接通率99.09%,话务服务好评率99.34%,办结率99.64%,满意率92.75%。认真落实《本溪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110报警服务台高效对接联动实施方案》要求,确保对接联动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六是市纪委监委探索形成“二三四”工作法,推动“万件清理”问题有效解决。同时,打造“一码监督”平台升级版,采取“直办+督办”模式进一步提高问题的办理质效。2023年以来,“一码监督”平台共收到举报投诉问题107件,办结96件。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印发了《本溪市全面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双向正负面清单(试行)》,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七是市委统战部制定《中共本溪市委统战部关于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与民营经济代表人士联谊交友的意见》,明确了我市16位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与32名企业家建立了联谊交友关系。通过打造“亲商助企”“法律护企”“金融帮企”等特色品牌,努力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2023年,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达到6.147.846.1一是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实现开复工项目317个,玉晶玻璃一窑两线光伏背板及汽车基板玻璃生产线、亚马顿光伏玻璃深加工等70个项目实现竣工投产。加快产业集聚,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二是结合全省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产业集群建设,科学研判产业密集度、关联度及发展前景,确定了冶金新材料、装备制造及配套零部件、生物医药等8个产业集群,细化责任分工,建立推进机制,加快构建具有本溪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3.全面帮助企业争取相关政策。一是持续推进向上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专项行动。现已争取省到位“数字辽宁智造强省”资金支持2606万元。另有北峰、药联等6户企业纳入专项资金支持范围,预计争取资金1718万元。二是深化优质企业培育,全年省创新型中小企业6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本溪工具、福耀玻璃2户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工厂,华润三药、天士力、玉晶玻璃和恒达物流4户企业获评省级智能车间;山水水泥、好护士药业等29户企业获评国家及省级绿色工厂。三是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全年减征失业保险费6956.8万元,发放见习补贴89.69万元,为我市新引进急需紧缺专业的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双一流”本科毕业生的企业发放补贴6万元;为符合条件的170名高校毕业生发放新引进青年人才生活补贴资金126万元。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483人次,发放补贴资金100.7万元。

4.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力宣传《本溪市关于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山城英才计划”广泛集聚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的若干政策》以及《本溪市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聚焦装备制造、钢铁冶金、固废综合利用、现代农业、生物医药、大健康、新材料、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再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库,2023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注册353家,新增注册94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113家,新认定23家,重新认定29家,净增15家。雏鹰累计56家,新增11家。瞪羚累计13家,新增3家。雏鹰瞪羚总计69家,新增14家。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打造实体经济服务年2024年升级版。制定行动计划,落实“1+6”工作体系,“1”即落实四项清单制度,突出领导干部帮扶企业针对性、实效性,常态化收集、制度化解决企业存在的生产要素保障等实际问题,“6”即开展五项专项行动,一是“四类”企业帮扶专项行动,推进停产半停产企业尽快恢复生产、产值下降企业稳步提升、利润亏损企业逐步实现扭亏为盈、退规风险企业提质增效。二是小升规梯度培育专项行动,推广去年升规35户企业经验,建立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梯度培育库,重点扶持科技型、潜力大、成长性好的规下企业升规入统。三是助力企业拓市场专项行动,从本钢、地方规上和重点规下企业三个维度多种形式开展撮合和对接,助力企业抢订单、拓市场、稳增长。四是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专项行动。把提高本地配套率作为“双本融合”主攻方向。强化企业间信息共享,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提高本地企业自身配套能力,充分发挥本钢等头部企业对地方经济辅助带动作用。五是“智改数转”专项行动,全市现有5G智慧工厂6个,数字化车间34个,智慧矿山5个,两化融合整体水平偏低,建议市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对数字化建设投入部分予以奖补,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数字化改造。六是惠企政策落实专项行动。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优先支持龙山泉啤酒厂二期、河北美富淦高强度超耐腐钒钛产品产业园等项目落地。

(二)深化双本融合发展。销号制解决双方关心的31个问题。全力服务本钢开足马力生产,优化产品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积极帮助本钢向上争取增加粗钢指标。把提高本钢本地配套率作为主攻方向,调度各有关责任部门抓紧与本钢相关部门对接推动,持续巩固铁精粉、废钢、备品备件本地供应成效,力争在辅料、金融、物流和维修工程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三)狠抓招商引资工业企业落地达产实效。要加快补齐各县区工业总量偏小短板。工业企业特别是机械加工、建材等企业体量大、见效快,建议市委、市政府将工业企业招商引资作为工作重点,明确目标任务、重点调度和严格督考。要推广本溪县亚玛顿新材料有限公司当年引进、当年达产、当年升规典型经验,鼓励各县(区)、高新区和经开区招引优质工业项目落地。

(四)加快推进八个产业集群建设。产业集群建设是稳运行、优存量、扩增量的有效载体和抓手,建议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市工信局代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关于调整产业集群和责任分工及建立推进调度机制的通知》,建议实行“1+4+3”推进和调度体系,“1”即每个产业集群制定1个专项方案,“4”即建立重点任务、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解决企业问题等4项清单制度,“3”即实行专项推进组常态化调度、市政府每月调度、市委双月调度等3项调度机制,拟提请市委市政府审定后印发执行。按照全省新型工业化大会和市委市政府有关部署,市工信局已基本筹备完成本溪市新型工业化暨重点产业集群推进会议,拟提请市委、市政府审定并召开会议部署落实。

 

  

  本溪市工业和信息化

  2024226